1:以德抱怨
2: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
3:無毒不丈夫
4、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。
5: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
6:相濡以沫
7: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
8:每況愈下、每下愈況
9:寵辱若驚、被/ 受寵若驚
原句:「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。」《老子.道德經》
10: "I
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,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
it." Tallentyre, S.G. (1906). "Helvétius: The
Contradiction". The Friends of Voltaire. London: Smith, Elder, & Co.
p. 199
11. 海納百川,有容乃大。 壁立千仞,無欲則剛。
海納百川:
「海不辭水,故能成其大。」《管子‧形勢解》
「天下之水莫大於海,萬川納之。」《莊子‧秋水篇》
有容乃大:「有容德乃大。」《尚書‧周書‧君陳》
壁立千仞:「其山惟石,壁立千仞,臨之目眩。」《水經‧河水注》
古人以七尺為一仞,極言雄偉高峻。
無欲則剛:『子曰:「我未見剛者。」或對曰:「申棖。」子曰:「棖也慾,焉得剛?」』《論語‧公治長》
12.
至少從清朝以來,就有人不斷地對這三個字進行研究,並根據史料提出了不同的見解。比如,清朝的俞正燮以為,秦檜的那句話,正確的斷句方式應該是:「其事體莫,須有」,並列舉了古書中曾經出現的類似用法。在這裏,「莫」的意思相當於現代的「麼」或者「嘛」,就是宋朝的一個語氣助詞。而「須」字在宋詞中常常出現,我們一般將其解釋為「卻」。因此,「莫須有」這三個字連在一起形成一個成語的話,本身就是有語病的。對秦檜說的話,正確的解釋應為:「這個事嘛,卻是有的。」但是即便是這麼解釋,也能夠顯示出秦檜理屈詞窮,對韓世忠敷衍了事,也難怪韓世忠憤怒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